2025年6月,在井冈山茅坪毛泽东旧居,一盏油灯静静陈列在展柜中,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团成员围在展柜前,聆听讲解员讲述“一根灯芯”的故事,按规定,毛泽东同志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,但他坚持只用一根,只为节省灯油支持革命。“一根灯芯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,在物质极度匮乏的井冈山斗争时期,红军将士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廉洁奉公。
面对这盏具有特殊意义的油灯,实践团成员久久驻足。“从‘一根灯芯’到中央八项规定,党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,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”讲解员的话语深深印在学生党员陈俊伟心中。
细雨蒙蒙中,师生踏上黄洋界挑粮小道,实践团指导教师洪笑天现场讲述黄洋界保卫战的故事,回顾这场战斗,除了红军指挥员的正确指挥布阵和黄洋界的天然优势,更重要的是发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。正是有着井冈山军民的万众一心,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持,才能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。党正是在长期奋斗中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。
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,在专题教学“学会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”中,授课老师详细阐述毛泽东在井冈山茨坪时期围绕土地问题、阶级问题、革命动力问题、经济状况作调查研究,它不仅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巩固的关键,更是中国共产党形成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思想路线的重要源头。
从井冈山时期的“三项纪律、六项注意”到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“六条规定”,从改革开放之初端正党的作风,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,党的作风建设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
实践团学生党员张乐天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:“八角楼的灯光虽弱,却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;中央八项规定条文虽细,却筑牢了百年大党的作风根基。”青年学子透过井冈山的烽火岁月,看清了从“一根灯芯”到“八项规定”的精神脉络。他们将带着这份领悟踏上新征程,让井冈山的星火点亮青春理想。(王惠茹 特约通讯员:丁晨)